噶 瑪 蘭 族 加 禮 宛

po文清單
文章推薦指數: 80 %
投票人數:10人

關於「噶 瑪 蘭 族 加 禮 宛」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PDF] 淺談撒奇萊雅族與加禮宛事件(1878)的「加禮宛事件」有雙方風俗、語彙相近,及太魯閣族. 人侵襲壓力,使兩族和睦相處,成. A武裝的噶瑪蘭族人。

資料來源:G. L. 在清代文獻中,撒奇萊雅族為攻守同盟。

一起陪原住民族劃出回家的路- 今晚凱道小講堂9/21中研院劉璧榛老師 ...今晚凱道小講堂9/21中研院劉璧榛老師來分享~ 從1878年花蓮平原的加禮宛事件,撒奇萊雅族+噶瑪蘭族與清軍的戰爭開始,談「什麼是原住民族歷史?噶瑪蘭噶瑪蘭族也是臺灣少數擅長水上或海洋活動的原住民族之一,其大部分村落分布在平原上漫溢溪流――如西勢大溪(未改道築堤前的今宜蘭河)、加禮宛港(今冬山河)――及其支流 ... | [PDF] 噶瑪蘭人的歷史變遷 -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6,〈傳說世界與族群關係──加禮宛人在花蓮地區的歷史與傳說 ... 地帶。

8噶瑪蘭村落整體的分佈,與當時泰雅族的領域間,保持一條族群間的空.從「紀念1878」紀念碑與族裔的戰役歷史詮釋對話 - 原住民族文獻一八七八年農曆五月初一,撒奇萊雅族與噶瑪蘭族埋石締盟共禦外侮。

九九重陽奇萊平野失守,文獻載為「加禮宛事件」。

兩族史觀自主,各以「達固部 ...[PDF] 第三章「加禮宛社之役」與奇萊地區原住民族群勢力之消長雖然它確立了清帝國在後山北路平原地區的統治威. 信,但也造成噶瑪蘭族與撒基拉雅族的勢力崩解,及南勢阿美、太魯閣族群的勢. 力範圍重新洗牌。

其後統治的日本當局,更曾 ...認識原住民族- 族群介紹有另一種說法,認為撒奇萊雅族遷來之初,居住在Nararacalan,在美崙山西北,即 ... 清朝光緒4年(1878年)發生加禮宛事件,除了噶瑪蘭族加禮宛人之外,撒奇萊雅族人也 ... | 噶瑪蘭族-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噶瑪蘭族群原偏居蘭陽平原,為漢人進墾台灣最晚的地區;但自加禮宛社事件後,主要的噶瑪蘭族群精銳盡失,餘眾或向南逃竄或歸降清軍。

自清朝1874年再度廢止渡臺禁令後,經此 ... | 噶瑪蘭族-地理分佈 - 原住民數位博物館其中溪北的武暖等社往今日的頭城方向移動;而溪南的加禮宛等社,則遷往蘇澳、南方澳、花蓮奇萊平原等地,建立了武暖、加禮宛、竹仔林、七結仔、談仔秉、瑤歌等六社,南遷至 ... | 圖片全部顯示


請為這篇文章評分?